死缓2年执行是不是就不用死,自首减刑40%怎样计算

小编 2023-07-29 07:59

目录
  • 死缓最快几年能出狱
  • 有没有人死缓两年后枪毙吗
  • 为什么说死缓比无期好
  • 自首减刑40%怎样计算
  • 死缓不用死的概率多大

  • 死缓最快几年能出狱

    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不是就代表不用死了。如果犯罪分子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又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还是需要死。

    死缓是指对应当判处死刑,但又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犯罪分子,在判处死刑的同时宣告缓刑2年执行,实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死缓全称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执行死刑的一种制度。

    缓刑和死缓的区别:

    1、适用前提不同。缓刑的适用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为前提;死缓的适用,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为条件。

    2、执法方法不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而是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而宣告死缓的罪犯必须予以关押,并实行劳动改造。

    3、考验期限不同。缓刑的考验期必须依所判刑种和刑期而确定。所判刑种和刑期的差别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法定考验期;死刑缓期执行法定期限为2年。

    4、法律后果不同。缓刑的法律后果,依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是否发生法定情形而分别为:原判的刑罚不再执粗凯行,或者撤销缓刑,把前罪与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或收监执行原判刑罚。

    死刑缓期执行的后果为:在死缓期限届满时,根据犯罪人的表现,或予以减刑,或执行死刑,在死缓执行期间也可因犯罪人违反法定条件而执行死刑。

    适用死缓的条件:

    1、罪犯应当判处死刑。

    2、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根据刑法第50条的规定,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在死缓期间或者期满之后,有三种处理结果:

    (1)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2)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

    (3)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指被判处死刑的罪犯,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死刑的,给予两年的缓期,这就是刑法中所称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不是一个单独的刑罚种类,而是死刑的一种执行制度。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期满可否执行死刑: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行为人罪该处死刑,如果行为人罪不该处死刑,则不能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二)不必立即执行,一般是指罪该处死刑的罪犯,有投案自首、立功表现或有其他从宽处罚的法定条件,或者犯罪主体在智力上存在明显障碍,或者被害人本身有明显过错等。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缓期二年执行期限届满,没有故意犯罪的,可以减为无期徒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被判处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缓期二年执行期限内又重新故意犯罪,经查证属实,执行死刑,由缓期二伍凳野年执行单位将材料报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呈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第五十条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腔喊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有没有人死缓两年后枪毙吗

    法律分析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不一定会死。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判处死刑缓期慧厅执行的,在橘哗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纤派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二条 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七日以内交付执行。但是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一)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

    (二)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三)罪犯正在怀孕。

    前款第一项、第二项停止执行的原因消失后,必须报请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再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才能执行于前款第三项原因停止执行的,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

    第二百六十三条 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

    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

    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脊盯前伍隐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在执行毁野贺前,如果发现可能有错误,应当暂停执行,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

    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不应示众。

    执行死刑后,在场书记员应当写成笔录。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执行死刑情况报告最高人民法院。

    执行死刑后,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罪犯家属。

    为什么说死缓比无期好

    死缓2年执行不是不用死的意思。判处死缓,是有可能被处死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执行死刑。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败蠢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

    缓刑的适用范围如下:

    1、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说明,罪行比较轻微。判处重刑的罪犯,不能缓刑;

    2、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以上两条缺一不可;

    3、累犯不适用于缓刑。

    判缓刑后司法局的流程是怎样的

    1、携带材料、复印件先去司法局报道进行备案;

    2、去住所地司法所报道进行备案;

    3、按时报道按照规定参察帆陪加社区服务;

    4、每周进行汇报直到缓刑结束。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缓刑的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轿码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自首减刑40%怎样计算

    古代是刑不上大夫,现在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些人犯了严重的罪之后,会被法院判死刑,也有的人会被判死刑缓期2年执行。有人就问,死刑缓期2年执行,是执行死刑,还是2年之后,就不执行了?实际上,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意思是不一定执行死刑。

    一、若是在死缓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那就可以直接变为有期徒刑

    死缓不是缓期执行的意思,而是给犯人一个机会。若是他们抓住了机会,通过立功的方式,可以减轻处罚。我们常说的戴罪立功,就是这个意思。有人说,什么是重大立功表现?就是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还有举报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并查实的,还有发明创造、舍己救人等,都可以算。

    有人说,要是有这样的重大立功表现,判有期徒刑多少年?一般情况下,是25年。也就是说,死缓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就可以跳过无期徒刑,直接变为25年有期徒刑。还有人问,是不是可以减刑?按道理说,是可以的。

    有期徒刑是可以减刑的,减刑的最低年限,不能低于一半。言外之意,就算是减刑,也需要服刑12.5年。对于死缓的犯人而言,这无疑是恩赐。不知道法律上是不是允许这种情况出现。有虚枯悄人说,要是这样的话,是不是我们熟悉的折上折?对的。这是人性化执法啊!

    有一些人是通过发明创造获得了减刑,例如李红涛。他发明的“无刷电励磁电机”,获得了专利大奖,也是因此,获得了减刑的机会。从死缓到出狱,仅仅14年。从这个例子中就可以知道,死缓变有期,有期还可以减刑,之后出来。发明创造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一举两得。

    二、死缓期间,没有故意犯罪,可减为无期徒刑

    有些人觉得,死缓就是缓期两年执行,这个理解是片面的。因为不是所有的罪犯都会被立即执行的(除了那些罪大恶极的)。这也是给那些罪犯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体现了法律的人性差渣化。有些罪犯是在冲动下犯的罪,等到理智恢复了以后,就后悔了。对于这样的人,法律上可能会给他们一个机会。

    要是在死缓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尤其是那些冲动犯罪的,他们不想死,也不愿意再次犯罪,那么,在两年观察期内,没有再一次犯法的,他们将不会被执行死刑,因为他们内心已经反省了,也不愿意再次犯法了。即便他们这样,也不会两年之后放了,而是改为无期徒刑。

    有人说,无期徒刑是不是会终身监禁呢?不一定!因为无期徒刑中若是表现良好的话,是可以由无期变成有期徒刑的。当然,这个有期徒刑也是有时间限定的。而不是可以自由决定时间的。法律体现了人性化管理,其中也是有强制性的。有些人觉得,法律是可以通融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三、在死缓期间故意犯罪的,但情节不重,还是会处理的

    死缓不是死,其中有两年的观察期,要是在这个过程中继续犯法,那就要看犯法情节的轻重了。有些人在死缓期间继续犯法,但是,犯的法律情节不是很严重的,还是要重新计算刑期的,不仅如此,还要上报最高法院进行备案,对犯人而言,是一种震慑。

    有人说,可能死刑犯觉得,不想活了,那就采用这种方式,加重自己的罪行,最终被判死刑,有没有这种可能。的确有,但是,犯法不严重,说明这个人还不想死,要是想死的话,应该是犯法很严重。犯法不严重的原因,可能是冲动下犯法了。有些人就是冲动型人格,不能让人刺激。

    死缓期间,被人刺激了,依然敢犯法,可见这种人属于性格问题。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种人!既然再次犯法,那就不能轻易放过他,提请最高法院备案,要是再次违法,那么,后果就相当严重了。败衫不过,还是有些不怕死的人,敢挑战法律的权威,那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四、在死缓期间继续违法,还挺严重,那真的是不作不死了

    有些人被判死缓了,在观察期内继续违法,可能本人也不愿意活了,就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了。他们可能觉得这是快意恩仇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对别人的伤害,对社会的影响。继续犯法之后,监狱方面会提请最高法院审核,对犯法的人执行死刑。

    有些人觉得,这样做是不是太决绝了?不是,而是这些人自己没有把握住机会,认为法律是讲人情的。实际上,法律是强制性的。没有严格的法律制度,很多人的行为将不受约束,我们的社会秩序将会出现问题。所以,对于这种屡教不改的人,就应该采取果断措施。

    死缓期间都敢犯法,这样的人,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对他们的严惩,也可以起到一个警示作用。死缓不是无期徒刑,也不是有期,而是继续违法的话,就是死刑。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留言!

    死缓不用死的概率多大

    一般情况下,被判死缓的罪犯是可以不死的。根据《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盯拍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只有在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又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才会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一般情况下,被判死缓的罪犯是可以不死的。根据《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凯岁羡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只有在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又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才会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一般情况下,被判死缓的罪犯是可以不死的。根据《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雀扮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只有在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又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才会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下一篇: 租售同权,租售同权政策2023年出台
    上一篇: 张梦华,网红张梦华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